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」~《論語‧為政第十七》
坦白面對自己的無知是求知的基石。
唸書以來,在科大學習的時光是最快樂的。唸碩士班的兩年中,大部分的週末都是在課室和圖書館裡渡過的。在熬完兩年艱苦的時光後,最大的感受是在不斷突破自己的同時,覺得自己比以前更無知,所以我就知道我真的是學到一些知識了。
我覺得學習的真正樂趣是在學習中會發現自己的無知無止境地擴大。當你學到一些新事物,長了見識、開了眼界,自然就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渺小,驕傲是多麼的無聊。
現在唸研究,是真真正正的做學問,半點馬虎不得。在正式開始做學問之前先是要查找不足,要透徹了解自己的無知。簡單說這一步就像是拿搥子把過去建立的學習基礎全面敲碎,然後再從頭建立。面對自己的無知是一件相當令人難受的事,可是這種經歷讓人變得踏實。
忽然在想,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同樣的無知;在無限當中,100跟10,000並沒有分別。